|
【颜色:红 绿 蓝 黑】 |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县境内,距重庆市中区约45公里,距北碚城区15公里,海拔350~951.5米,为华蓥山腹式背斜山脉一个分支的一段。东经106°17′43″—106°24′50″,北纬29°41′08″—29°52′03″,面积7600公顷。1979年4月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成立“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隶属重庆市林业局。2001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其中: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它地处重庆主城区,离城市中心区的直线距离仅20余公里。为重庆市北大门的天然绿色屏障,是重庆的肺叶,为主城区附近的天然氧吧。
缙云山森林覆盖率高,已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八角莲等45种,有模式植物缙云四照花、缙云紫金牛等38种。已鉴定的淡水藻类植物105种。有动物1605种,其中: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2001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13个保护站,并设立了派出所。建立保护区以来,特别是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自然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已保持了连续43年无森林火灾。
重庆市植物园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4月,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植物园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
机构设置及人员状况:现在重庆市植物园有主任1人,副主任3人,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7人,技术员19人。植物园的日常工作由自然保护区科技科负责,并由采育组、园庭组负责植物园各功能区的日常管理。
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植物园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植物园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植物园规划面积约2500亩,以缙云寺为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
1、 梅花展示区:规划面积10亩,以缙云寺西侧原梅林为基础,广泛收集不同类型的梅花品种,逐步形成规模。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能为科研教学服务。
2、 茶花展示区:规划面积10亩,以缙云寺花园原有茶花为基础,根据园庭布局,形成一定规模。今后将尽量引进名贵品种,扩大种群数量。
3、 桂花展示区:面积30亩,建在缙云山大门公路两旁。已栽培各种桂花1000余株。
4、 竹类植物展示区:面积30亩,建在猿啸峰北侧。该区已引种栽培94种竹类植物,园庭道路已具规模,现正在积极引进各类品种竹,将建成重庆地区竹类植物最多的园区。
5、 珍稀濒危植物展示区:规划面积40亩,建在竹类植物展示区以下地带。该区主要收集国内,特别是三峡库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6、 重庆地区模式植物展示区:规划面积30亩,该区与珍稀濒危植物展示区相邻。主要收集重庆地区的模式植物,这是重庆市植物园的主要特色之一。此类展示区在其他植物园是少见的。
7、 裸子植物展示区:规划面积100亩,建在缙云山大门停车场外风灾迹地恢复区。目前该区域正在进行人为改造和培植。
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展示区:建在本园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而且比较典型的区域。以九峰为中心,包括洛阳桥、高观音一带地区,面积2000亩,该区的建立,主要向人们展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科研教学服务。
9、 引种驯化试验区:面积10亩,建在绍隆寺科研苗圃地。是引种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引种、驯化、繁殖试验的育苗基地。
10、展览温室:规划占地约0.5亩,建在绍隆寺。与标本馆、引种驯化试验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览温室主要收集、培育、展出重庆地区野外越冬困难的植物。
目前,植物园10个功能区的建设已基本形成格局,正在逐步完善,计划再用六年时间,将把重庆市植物园建成具有自身突出特征的森林植物园。
科研科普工作:重庆市植物园已经建立了一支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科技队伍。现有编制的30人中,基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有高工3人,工程师17人;能承担基础性科研课题的研究,先后开展了《缙云山植物资源调查》、《缙云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繁殖试验研究》、《缙云山林火综合防御措施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共参与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项,国家和地方性课题30余项;先后获省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
近年来,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在植物园的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46篇,其中科技论文26篇,有4篇获优秀论文奖。并编写出版了《缙云山植物名录》和《缙云山植物志》。
目前,重庆市植物园建设正在加快发展的步伐,在生态建设、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
1982年11月8日,国发(1982)136号文审定了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44个。其中有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包括缙云山、合川钓鱼城以及北碚至钓鱼城间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缙云山、北温泉的山岳江河、温泉峡谷、丛林古刹、溪流瀑布、奇葩异卉展示了巴山蜀水幽、险、雄的特色。山中有植物一千七百余种,有川东小峨眉之称。合川钓鱼城是南宋抗元的古战场,该城三面临江、屹立江心,尚存古城墙和七座城门以及护国寺、忠义祠等古迹”。
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划定后,其原管理体制仍然未变,风景名胜区内的主要景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录属重庆市林业局,北温泉风景隶属重庆市园林局(1997年下放到北碚区管理),钓鱼城及合川段景区属合川市,北碚段景区属北碚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