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设计 | 文章 | 园林 | 规划 | 建筑 | 房产 | 花木 | 考试 | 法规 | 企业 | 考试
居住区景观 | 城市公共绿地 | 商业区 | 校园工业区 | 风景区 | 旅游区
 
报料电话:Tel:023-6547236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人物访谈 > 正文

李兴钢:建筑师和艺术家都需要自然表达和理性认知

WWW.fjyl.com.cn 时间:2006-8-10 16:34 作者: 景观网 来自: 景观网 阅读:80次
【颜色: 绿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艺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建立在对事务本质的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直接表达。而艺术家正是以此为职业的一群人,在艺术家身上经常能找到孩子似的创造性观察力和纯粹出自天性的表达,如果不是这样,“艺术家”这个称谓里就掺了水分。

  教育给人的发展架起梯子,但有时也会变成缚住人思维的一道锁链。有的教育让人离自己的天性越来越远,从而不能敏感地把握住一个事务的本质,在表达上也会出现障碍。包括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对一个建筑师来说,艺术家会教给你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学习方法。所以我觉得建筑师跟艺术家打交道其实是很快乐的事,因为他们会不断地提醒我什么是人的本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按照经验去判断。

  建筑师是什么角色,也值得反思。以前我们在大学教育阶段,建筑系划归理工科,虽然在当时的欧洲是划归艺术院校,所以出现了建筑系的学生在工科院校里每天拿着画板写生的现象。然而这样教育的结果并没有让建筑师成为艺术家。近十年左右,通过章诒等一批带有西方教育理念的建筑师回国之后,带动了一个思考,即建筑的本质是什么?建筑要解决什么基本问题?这个探讨与艺术无关。最近我又在反思另外一个问题———建筑的理性会不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当建筑师对一个事物作出判断的时候,我能看出他们眼睛里的质疑,他们要求逻辑支持,而每当这个时候我只好说我们不能纯粹靠逻辑来做建筑。有本书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雕塑家的角色互换,无论建筑学发生怎样的变化,建筑师本身的属性是不会变的,仍然有历史属性。同时建筑师在工作中的某个类似艺术家的阶段,做事情也要抓住事务的本质,用人的可靠的天性尽量直接来表达。在这样的时刻,建筑师和艺术家是没有区别的。

  为什么以前的建筑师可以做雕塑、可以画石壁画?像达芬奇不但是出色的画家,同时还是哲学家、思想家、诗人……我觉得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是相通的,区别只在于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而已。虽然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些人专做艺术家,有些人专做建筑师,但我认为作为建筑师,还是需要让自己有接近艺术家的时刻,不是接近艺术家的气质和目的,而是用艺术家的方法接触事务本质,进而用天性来表达。与此同时,艺术家也应该在适当关照建造本身的逻辑,不仅从单纯的艺术眼光做作品,还要知道做这个作品的材料、工期等现实因素,这样跟建筑师合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极端。

 

文章页数:第[1]页  【责任编辑:景观网 】

页面功能 【评论】【字体: 】【打印】 【关闭
关于建筑相关链接
  杨洲:建筑要兼顾艺术价值和使用功能2006-8-10 16:32
  潘公恺:建筑艺术不是艺术在建筑里的简单映像2006-8-10 16:31
  英国新的军队纪念碑开始施工2006-8-10 11:8
  美国最大房产商联手大摩进军深圳房地产2006-8-10 11:6
  央视新楼被评为伟大建筑2006-8-10 11:1
  福克萨斯将设计“非洲科学技术学院”2006-8-10 10:42
  当年古建模型今朝超炫“设计”2006-8-10 10:38
  滨湖新区:合8家之长 画“三重水景”2006-8-9 15:14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年内竣工 建筑体现地域特色2006-8-9 15:11
  中国建筑文化年度巡礼活动再度举行 2006-8-9 15:10
发表评论 热点评论
网上大名:
 
本级分类
业界动态
活动报道
人物访谈
企业快车
城市聚焦
观点评论
项目招标
阅读排行
 1访著名园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
 2访易道亚洲区主席乔全生:寻找城市…
 3俞孔坚:把“城市美化运动”进行到…
 4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寻根何处
 5何镜堂院士:建筑一生梦想成就千秋…
 6王受之:用文化自信规划城市
 7楼庆西:建筑艺术与自然环境分秒同…
 8两院院士周干峙:城镇化率不是越高…
 9冯骥才: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刻不…
 10中国园林扬名海外——访中国风景园…

欢迎企业专题建站报道
市场合作:023-65472360
业务服务:023-65472370
在线QQ:20244290
信箱:landscape@china.com